找到相关内容26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欧阳竟无先生学述

    师地论〉叙》中感慨言道:“是《论》刻成,由终溯始,已阅二十寒暑。夫以无著请说之难、奘师传译之难、元明展转刻而复毁之难,今者重刻又如是之难,敬恭作《叙》,以志其难”。并参以梵、巴、藏文,刻印《藏要》三辑...

    姚彬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2796520.html
  • 梵文与中国佛学研究――与恒毓先生商榷

    缘释论》的真谛译本、玄奘译本、义净译本、藏译本进行对比研究,得出如下结论:“一、奘师译文与其谓为忠实之直译无宁谓为畅达之意译;二、奘师意译与其谓为信于原本,无宁谓为信于所学;三、奘译所宗与其谓护法之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741551.html
  • 佛教的同一律

    sattva”,意为“同品有”,奘师根据陈那的解释,便在译时加上“定有”而成为“同品定有性”;而法称则为其加上限定词"eve”。同样,第三相原文"vipaksa nastita”,意为“异品无”,奘师为其加上“遍”字而成为“异晶遍无性”;而法称则为其加上限定词"eve”,[4]说明古梵文中一些句子暗含着“限定词”。据此,上述三段论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就组成一对反思性的概念。第二句的般若波罗密就与第一...

    林晓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2261092.html
  • “金刚座”与“佛迹记碑”铭文题记考

    贞观十九年取经回国,在长安译经。此为奘师造释迦佛像石座。原像经变佚失,座身题铭为仅存人间之奘师书法,庄严典重,近褚遂良。启功先生咏为唐楷佛像础,赵朴初先生嘱为流布墨本,广结善缘者也。”臧振在《玉华宫遗址...对玄奘的称呼则多为“玄奘法师”、“奘师”等。  另外,我们可以对“金刚座”及“佛迹记碑”铭文文字进行对比,虽然两者的字体略有区别,金刚座铭文是规整的楷体,而佛迹记碑铭文略带行楷,不是十分规整二但其中有...

    仵禄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761795.html
  • 佛典汉译理论刍议(下)

    没有疑议,守得以通过。如据慧观《法华宗要略》载,罗什的译场就有两千余人。如果他译的经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懂,显然在讲经、讨论,答问的过程中是通不过的。因此,奘师所提出的“既须求真,又须喻俗”的标准,的确是...原文的真实。他是把原文读熟子、嚼烂了,然后用适当的汉文表达出来。正因为奘师能非常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,再有他对译经工作孜孜以求,认真负责的态度,以及他所主持的译场严密异常,无怪乎克强先生感叹道:咱们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16438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主流及前景展望

    差异,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对经论翻译和理解上的偏差所致,而更可在印土唯识学内部义理和传承的殊异之中找到根据。唯识学本有古义与今义的区别,而古今唯识学分殊的焦点之一即在于缘起识的真妄性上。实际上,奘师所...)的正义,真谛三藏与菩提流支二师所传则更近于唯识古学(德慧——安慧一系),勒那摩提所倡实则通于如来藏缘起系统。奘师务求忠实于当时印土唯识学的主流;而地论师与摄论师则早已开启了中国佛教学者独自研思唯识...

    吴可为

    |中国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9161497230.html
  • 佛家逻辑通论(四)

    因为倘若可以用自比量来破共比量,则一切量都会有相违量。  第九章 玄奘的唯识比量  一、唯识比量的理论背景  唐代高僧玄奘在印度提出“唯识比量”是佛学和因明学发展史上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。奘师因此而获“...的“唯识比量”一方面坚持前人的唯识理论,另一方面又作了修改。玄奘门人定宾将“唯识比量”和本宗旧说作了比较。他说:“此量头放掌珍,身象唯识”,意思是说奘师比量打头的简别语“真故”是效法清辩的《掌珍论》,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1038165.html
  • 玄奘“真唯识量”简论

    的重大事件。奘师因此而获“大乘天”之号,连小乘人也称之为“解脱天”,声名大振于印度全境。   对于“真唯识量”,历史上就连大乘教人内部也异说纷呈,评价不一。许多唯识理论家把它当作颠扑不破的比量。...保证不离于眼识。   玄奘法师对唯识并不是墨守成规,而是有所创发。玄奘门人定宾还将“真唯识量”和本宗旧说作了比较。他说:“此量头放掌珍,身象唯识”,意思是说奘师比量打头的简别语“真故”是效法清辩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5838709.html
  • 窥基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研究

    大多著述都是在玄奘亲自指导下完成,学风和文风都打上奘师的深刻烙印。《大疏》虽于奘师圆寂后才开始撰写,但随其所闻见于笔墨者,为诸疏所不及。  窥基在唯识和因明两个方面都得到玄奘的特别栽培。翻译唯识论,本...测公虽造疏,未达因明。’遂为讲陈那之论。基大善三支,纵横立破,述义命章,前无与比。”[1—p64]   玄奘译讲大小因明二论,圆测是听讲过的,他也曾撰写《理门论疏》,奘师却说他“未达因明”。在这样的背景下玄奘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0838448.html
  • 瑜伽行派在中国的传承

    。他的翻译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说,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。欧阳先生说:“奘师以九死余生,探五分秘要,回环师授,盖亦有年,是以一语之安,坚如磐石;一义之出,烂若星辰。”绝非溢美之词。门下有基师,...七年,遵老居士遗嘱,刻成《瑜伽》后五十卷,复为长叙,发一本十支之奥蕴,慈宗正义,日丽中天,自奘师以来所未有也。”1918年开始筹办支那内学院,便利研究,在1921年始克成立。内学院前后设立了研究部试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1462471.html